2015年11月4日星期三

“放大鏡”變“顯微鏡”要過三道坎



“如果上海2040總體規劃編制能為社區金相顯微鏡規劃留下‘技術接口’,那將是中國城市規劃編制中的一大創舉。”近日舉行的“2040戰略專題系列研討會—社區發展與宜居生活”中,有規劃專家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接受采訪時稱,“眼下正是將社區規劃納入法定規劃體系的好時機。順利的話,社區規劃未來將成為申城社會治理的一個新途徑。”

現有規劃“見物不見人”

目前由政府主持編制的法定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包含城市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前者宏觀、後者微觀。在控制性詳規層面,上海將中心城區劃成6個分區、242個編制單元。看起來已經劃分得挺細,但控制性詳規主要著眼於區域內土地的開發利用,沒有將社會管理顯微鏡納入考慮,常會導致“見物不見人”的問題。

楊貴慶說,“上海常住人口已經突破2400萬,流動人口又占據其中很大一塊,傳統的城市規劃和社會治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我們要創新社會治理方法,包括推動社區規劃。”

社區規劃強調居民參與

社區規劃就是在現有控制性詳規的基礎上,整合社區產業經濟、社會文化、空間環境規劃等內容,並加入組織管理方面的措施。通俗說就是,將社區居民的訴求納入法定規劃。

楊貴慶說,上海以前發生過因為網吧開在居民區裡,部分居民采取過激措施迫使網吧關門的事情,如果能借助社區規劃的力量,類似的案例可能會有更有效、更平和的解決辦法。“如果說現在上海的規劃已經是‘放大鏡’,那麼將社區規劃納入法定規劃後,借助社區居民的智慧,‘放大鏡’將變成‘顯微鏡’,實現資源精確配置。”

推動“規劃師進社區”

早在10年前,寶山、靜安等區就有幾個街道嘗試開展社區規劃,但陸續沒了聲音。不了了之的原因有很多。楊貴慶表示,要保障社區規劃持續“落地”,至少要跨越“三道坎”。

首先,要在法律層面明確社區規劃作為法定規劃的地位,這也是不少規劃師希望借助編制2040總體規劃實現的一件事;至於社區缺乏規劃專業人才的問題,可以在上海推動“規劃師進社區”,讓部分規劃師作為居民利益代表常駐社區;最後一道難題則是需要建立統一的財政保障,以支持包括社區規劃宣傳培訓、規劃編制、舉行居民聽證會等系列活動的開支。

博主好站推薦:氬焊機,陽極處理,團體服,團體制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