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

染料基礎數據庫的建立



  要想把染料的建立成基礎數據庫首先就要利用測色儀和色差計電腦配色系統檢測出各個染料的色彩數據,只用先把染料的顏色數據化後面的一些列措施才能真正實現,所以使用測色儀測量顏色是染料數據庫建立的最基本步驟。

  為建立配色用染料基礎數據,必須首先將單位使用的各類單色染料按不同染色深度由淺至深分數檔染色,染制出幾套基礎數據色樣,其覆蓋範圍略超過該單色染料的最大可能使用的深度,然後利用測色儀測量色樣的色彩數據,被記錄保存。基礎色樣染制得准確與否,直接影響配色精度。

  基礎色樣制備的基本原則

  1。在大多數情況下,待染色的纖維的性質決定了應選擇哪種染料,染料的選擇通常是由工廠的實際來決定,而不是實驗室裡的配色師。應對廠裡使用的染料做一下篩選,因為同一品種不同廠家生產的染料,盡管染料的分子結構式、化學成分相同,但是由於各廠使用的中間體質量、合成工藝路線、生產設備以及染料商品化的助劑等諸多因素存在差異,對於不同廠家同一品種的染料,應該當作兩個染料制備配色用基礎數據,也要相對固定染料的廠家來源。

  同一廠家同一品種不同批次的染料,力份、色光也有所波動,因此制備基礎數據的同一批染料應該多留一些,作為檢測後繼續使用染料的標准。

  2。織物的分類。首先按纖維種類分有:棉、羊毛、麻…。。等;其次按織物類型分有:平布、斜紋、緞面、帆布、燈絨芯……等,如果廠內生產的坯布種類較多,可將這些坯布分成幾大類,上染性質和薄厚比較接近的分在同一類,每一類織物中選用生產量較大,表面不復雜,較具有代表的品種作測色儀測量的基礎數據。同類性能不同品種的織物配色時,只要在同類代表織物基礎數據的基礎上加上矯正系數即可。織物的前處理工藝為絲光下機布,不可使用熒光增白的坯布做配色的基礎色樣。做基礎數據使用的那一批織物要多留一些實物樣品,向數據庫新增染樣時,要用同一批織物,避免引入人為誤差。

  3。制定工藝。在制作基礎色樣前,應該把打樣過程中的每一步工藝、助劑用量等規範整理一下,制定統一的打樣方法,保證染色工藝的穩定性。基本上按照化驗室小樣實際工業染色,最好由專人染制,在同一染色設備上完成,減少系統誤差,以確保染樣的重復性,並盡量與大樣工藝相接近。

  4。助劑的影響。染料在染色過程的不同階段,要加入一些起不同作用的助劑,如,勻染劑、促染劑、還原劑、固色劑等等,多數助劑對染料的上染量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制備基礎數據時,應按照化驗室小樣實際染色時添加助劑的品種、用量和方法操作,並盡量與大樣生產相接近。

  如果助劑用量的變化對染料的上染量有影響制備基礎數據時就要做一些特殊處理,較為典型是活性染料浸染,染浴中鹽、堿用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活性染料的上染量和固色率。

  另外,還原染料染色時,保險粉、堿的用量也是隨著染色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它們用量的增加只是為了保證染料充分還原,對染料的上染量沒有影響,還有些染料染色時,助劑的用量不隨染色深度的變化而變化,這些染料只需做一套基礎數分光儀據庫就可以滿足需求。

  5。空白織物的染制。染色用的白織物,對光線都有一定的吸收,反射率不可能達到100%,合成纖維的反射率高一些能達到80%~90%,天然纖維則要低一些,尤其是在黃色波段400~440nm處。因此染出的基礎色樣的顏色是由兩部分組成:織物本身顏色和上染染料的顏色,配色時用的染料基礎數額的反映純染料的顏色特性,所以建立染料基礎數據庫時,必須利用測色儀測量求出純染料的數據。

  染料基礎數據染色深度分檔方法

  基礎數據染色深度分檔,若單色染料最大可能使用的染色深度為C,其他各檔染色深度與最大染色深度的關系基本上為0。01 C、0。03 C、0。05 C、0。1 C、0。2 C、0。3 C、0。4 C、0。5 C、0。6 C、0。8 C、1。0 C、1。1 C。另外為提高淺色或某一組分或某一組分染料用量較低時的配色准確度,測色儀測量出的前5點的深度數據還要建立該染料的淺色配色數據,所以前五點染色深度不易過高,在上述推薦系數的基礎上,做適當調整。

  最後是將測色儀測量出來的染料色樣的色彩數據信息輸入到建立好的數據庫中。建庫時,輸入染料數據前,必須首先測量空白織物和單色染料各檔濃度色樣在可見光譜範圍內的反射值數據,並輸入織物的名稱,色樣測色儀測量結果自動存儲於計算機,換算成染料的K/S值,因此,測色儀測量的精度直接影響配色結果,嚴格按照測色的技術要求進行測色儀的測量,同時按照程序要求逐個輸入單個染料的信息,例如:編號、名稱、單價、濃度等,就建成一個配色專用的基礎數據庫。

影響顏色檢測的諸多因素



  顏色對於紡織產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測分光儀定紡織品之間的色差在生產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印染廠中生產樣色差計與來樣之間的色差質量管理的重要指標。過去顏色的檢測和評定都是由豐富辨色經驗的質量檢驗人員靠視覺來判定,有很大的主觀因素在其中,經常會在供需雙方間發生爭執。從本世紀三十年代測色儀問世以來,借助測色儀來測定色差即開始慢慢的取代原有的目測法,到目前為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色度學工作者開發出近似視覺均勻的顏色空間及相應的色差式,使測色儀能夠很大程度上替代人眼來進行色差的評定,對生產管理的科學化和色差控制交流就有積極意義。

  色差是指兩個顏色在色覺上的差異,它包括明度差、色彩差和色相差三個方面,但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指兩個顏色。總體上的接近程度。色差的評定非常復雜,主要源於以下幾種因素:

  1。影響因素眾多。觀察顏色之間的差別時,除顏色本身三個屬性的差異外,還受照明條件,觀察人員的心理因素,觀察的幾何條件,背景的亮度和色澤,物體的材質、光澤、紋理、透明程度、大小、性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2。概念模糊。一般情況下我們把色差分為可感知色差和可接受色差,通過這兩個名詞我們不難看出前者對色差的控制比後者要嚴格的多,而通常人們並未強調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差異,造成色差評價上的二義性和色差控制尺度上的不一致。

  3。顏色空間不均勻。雖然從測色儀測色實用化以來,人們可以憑借測色儀來定量地確定顏色的屬性,但有由於顏色空間的不均勻性使人們不能直接從顏色值的差異評價物體間色差的大小。人眼對顏色的三個屬性的敏感程度也不同。顏色的亮度程度越低,容差範圍越小,所以深色樣品不容易實現顏色匹配;顏色的色彩越低,容差範圍越小,所以灰色系列的顏色也不容易實現顏色匹配。人眼對顏色三屬性的敏感程度依次為:色調>彩度>明度。

帶式輸送機的工程設計考慮因素



  為了設計能滿足特定生產量帶式輸送機,在准備生產線設備工程數據表及規格前必須首先確定基礎數據及實際的需要。下面對一些重要數據進行簡要的說明,這些數據可用來作為核查。

  (1)被輸送物料的種類

  物料中最大塊度的尺寸以及物料中塊狀和粉狀間的比例。物料塊度的大小對帶式輸送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果輸送機輸送帶的寬度和厚度比例太大,塊狀物料對托輥的碰撞會損傷輸送帶和托輥;當輸送混有粉狀物料的塊狀物料鋁擠型工作桌時,塊狀物料在某種程度上可被粉狀物料托墊起來,所以可允許被輸送的物料中有較大塊度的物料存在。

  一般,帶式輸送機選用的傾斜度為5度~10度,要小於能引起物料在輸送帶上滾動或滑動時的傾斜角。

  當被輸送的物料中含粉末較多時,會引起粉塵問題,特別是在輸送機的轉接處。當輸送的物料潮濕時,輸送帶及機器上易附著粘結的顆粒。

  物料的堆密度 設計輸送機所需的功率及輸送帶的張力時,要從物料的最大堆密度作為設計依據。

  溫度 在正常的大氣條件下,一般橡膠輸送帶只能適應溫度為66度的熱物料。如果周圍空氣和物料的溫度相同,極限溫度是52度。特種橡膠輸送帶在正常的大氣條件下能經受107度,當周圍空氣和物料的溫度相同時只能經受93度。

  濕的物料 中等濕含量的粉狀物料會粘結,在設計輸送帶清掃掃器、加料槽及卸料溜槽時要加以考慮。濕含量較大的物料會近似稀漿狀,像濕的混凝土,只具有很小的或根本就沒有休止角。這種物料在輸送帶上僅能占有承載橫截面的一部分,並因物料的倒流使其輸送能力下降。要得到符合這些條件的設計,必須具備一定經驗。

  化輸送機學活性 被輸送的物料是否含油、吸水、有腐蝕性或對人身健康有危害,在最後確定帶式輸送機的設計前,必須要加以檢查。例如,天然橡膠特別易被油損壞,氯丁橡膠或其他合成橡膠則極為耐油。防止機械零部件腐蝕的特殊方法有電鍍、金屬噴塗及用搪瓷覆蓋。

  磨琢性 被輸送物料的磨琢性能主要影響輸送帶覆蓋層的磨損。輸送大顆粒或大塊物料;較高的輸送帶速度;物料在承載輸送帶上滑動等情況都會使磨損增大。不適宜的輸送帶清掃方法也能增大磨損。為了彌補對輸送帶覆蓋層的磨損,可選用較厚的覆蓋膠或采用比較高級的材料制造。

  (2)輸送能力

  帶式輸送機的載運能力以每小時輸送物料的噸數來表示,即噸/時或t/h。不考慮輸送機能力而產生不能令人滿意的操作效能大多數情況是假定輸送機生產率是均衡的,而實際上帶式輸送機的供料是波動的。因此,要經常研究裝置的流量報表,找出高峰值出現的機率,確定所須的輸送能力。

  (3)操作條件

  運行小時數 需要明確帶式輸送機每天及每年運行的時數。如果某台帶式輸送機每天連續操作運行24小時,就要規定出制度允許輸送機在運行時進行維修。輸送機每年運行的時數對確定最佳的經濟運量及輸送機結構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

  氣候 輸送機膠帶的選擇和通廊的形式與環境最高、最低的溫度以及高度潮濕天氣時日的長短有著密切的關系。

  環境 與帶式輸送機有關的其他設備的溫度高低、由於冷凝、浸液飛濺而帶來的水分以及操作環境是否存在腐蝕性氣體等均涉及輸送帶、機械及棧橋類型的選擇。

輸送機的工程裝置介紹



  工程裝置包括散狀固體物料的加工和輸送在內輸送機的設計,要以基礎設計、工程程序,輸送機設備選擇的總體關系來考慮。

  系統的研究和問題的分析,內容有:散狀固體物料性質和特征的評價;加工系統設計的影響;不同系統物料的配送和分配進行比較,確定物料的可靠,在貯倉中的物料是鋁擠型工作桌否會產生離析;給料是否穩定,物料在貯倉壁上是否會粘結等,評價物料處理及輸送設備的類型;研究方法及因素,選擇物料的流動型式及分配系統的配置,在已定的裝置中設備的相互關系,確立操作所需的粉塵控制和取樣系統;分析系統的操作所,確立基本系統的設計和工藝流程圖,按基本儀表控制原理儀表流程圖或工程流程圖的設計,也可進行生產線設備有關工程工作設備數據總圖布控,設備布置圖;設備說明書,貯存設施的設計。

  在完成工程流程圖前必須確定主要設備的類型。物料處理設備必須在競爭的基礎上仔細地選擇,不僅要對不同的類型進行選擇,而且要對每種類型的不同廣家進行選擇。每台設備都應滿足特定的操作條件、物料特征和能力的要求。

  總的來說,工程設計考慮的因素中要包括以下系統設計研究的內容,即被處理物料的特性;設備的種類;生產分配控制和物料輸送;貯存要求;利用現有的建築和設備與新建設施都要盡量節約占地面積;標准化,粉塵和公害問題;能量消耗和投資以及開展有效的物料加工和輸送設計有關的其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