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

染料基礎數據庫的建立



  要想把染料的建立成基礎數據庫首先就要利用測色儀和色差計電腦配色系統檢測出各個染料的色彩數據,只用先把染料的顏色數據化後面的一些列措施才能真正實現,所以使用測色儀測量顏色是染料數據庫建立的最基本步驟。

  為建立配色用染料基礎數據,必須首先將單位使用的各類單色染料按不同染色深度由淺至深分數檔染色,染制出幾套基礎數據色樣,其覆蓋範圍略超過該單色染料的最大可能使用的深度,然後利用測色儀測量色樣的色彩數據,被記錄保存。基礎色樣染制得准確與否,直接影響配色精度。

  基礎色樣制備的基本原則

  1。在大多數情況下,待染色的纖維的性質決定了應選擇哪種染料,染料的選擇通常是由工廠的實際來決定,而不是實驗室裡的配色師。應對廠裡使用的染料做一下篩選,因為同一品種不同廠家生產的染料,盡管染料的分子結構式、化學成分相同,但是由於各廠使用的中間體質量、合成工藝路線、生產設備以及染料商品化的助劑等諸多因素存在差異,對於不同廠家同一品種的染料,應該當作兩個染料制備配色用基礎數據,也要相對固定染料的廠家來源。

  同一廠家同一品種不同批次的染料,力份、色光也有所波動,因此制備基礎數據的同一批染料應該多留一些,作為檢測後繼續使用染料的標准。

  2。織物的分類。首先按纖維種類分有:棉、羊毛、麻…。。等;其次按織物類型分有:平布、斜紋、緞面、帆布、燈絨芯……等,如果廠內生產的坯布種類較多,可將這些坯布分成幾大類,上染性質和薄厚比較接近的分在同一類,每一類織物中選用生產量較大,表面不復雜,較具有代表的品種作測色儀測量的基礎數據。同類性能不同品種的織物配色時,只要在同類代表織物基礎數據的基礎上加上矯正系數即可。織物的前處理工藝為絲光下機布,不可使用熒光增白的坯布做配色的基礎色樣。做基礎數據使用的那一批織物要多留一些實物樣品,向數據庫新增染樣時,要用同一批織物,避免引入人為誤差。

  3。制定工藝。在制作基礎色樣前,應該把打樣過程中的每一步工藝、助劑用量等規範整理一下,制定統一的打樣方法,保證染色工藝的穩定性。基本上按照化驗室小樣實際工業染色,最好由專人染制,在同一染色設備上完成,減少系統誤差,以確保染樣的重復性,並盡量與大樣工藝相接近。

  4。助劑的影響。染料在染色過程的不同階段,要加入一些起不同作用的助劑,如,勻染劑、促染劑、還原劑、固色劑等等,多數助劑對染料的上染量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制備基礎數據時,應按照化驗室小樣實際染色時添加助劑的品種、用量和方法操作,並盡量與大樣生產相接近。

  如果助劑用量的變化對染料的上染量有影響制備基礎數據時就要做一些特殊處理,較為典型是活性染料浸染,染浴中鹽、堿用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活性染料的上染量和固色率。

  另外,還原染料染色時,保險粉、堿的用量也是隨著染色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它們用量的增加只是為了保證染料充分還原,對染料的上染量沒有影響,還有些染料染色時,助劑的用量不隨染色深度的變化而變化,這些染料只需做一套基礎數分光儀據庫就可以滿足需求。

  5。空白織物的染制。染色用的白織物,對光線都有一定的吸收,反射率不可能達到100%,合成纖維的反射率高一些能達到80%~90%,天然纖維則要低一些,尤其是在黃色波段400~440nm處。因此染出的基礎色樣的顏色是由兩部分組成:織物本身顏色和上染染料的顏色,配色時用的染料基礎數額的反映純染料的顏色特性,所以建立染料基礎數據庫時,必須利用測色儀測量求出純染料的數據。

  染料基礎數據染色深度分檔方法

  基礎數據染色深度分檔,若單色染料最大可能使用的染色深度為C,其他各檔染色深度與最大染色深度的關系基本上為0。01 C、0。03 C、0。05 C、0。1 C、0。2 C、0。3 C、0。4 C、0。5 C、0。6 C、0。8 C、1。0 C、1。1 C。另外為提高淺色或某一組分或某一組分染料用量較低時的配色准確度,測色儀測量出的前5點的深度數據還要建立該染料的淺色配色數據,所以前五點染色深度不易過高,在上述推薦系數的基礎上,做適當調整。

  最後是將測色儀測量出來的染料色樣的色彩數據信息輸入到建立好的數據庫中。建庫時,輸入染料數據前,必須首先測量空白織物和單色染料各檔濃度色樣在可見光譜範圍內的反射值數據,並輸入織物的名稱,色樣測色儀測量結果自動存儲於計算機,換算成染料的K/S值,因此,測色儀測量的精度直接影響配色結果,嚴格按照測色的技術要求進行測色儀的測量,同時按照程序要求逐個輸入單個染料的信息,例如:編號、名稱、單價、濃度等,就建成一個配色專用的基礎數據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